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初中的时候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好像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的教材),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林海因,那会儿学校书店嗅到商机便开始卖《城南旧事》。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城南旧事》里最后一章。
书中作者用平实的笔调,以“英子”的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故事发生在北京城南的一条胡同中,全书大致分为五个故事,《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其实只是在痴痴找寻被丢弃的女儿,找到后便带着妞儿去找她的大学生父亲,《我们看海去》写了英子于一个拾荒人的一段故事,最后他因为偷窃被警察带走,《兰姨娘》是一个风骚的女子,心地善良,日后和一个进步青年一起离开,《驴打滚儿》讲述的是宋妈的悲剧人生,嫁给好赌的农夫之后生下一儿一女,便带着奶水来到英子家作奶妈,好几年不曾回去,最后听到的是儿子溺水,女儿被亲生父亲贱卖的消息,含泪离开了英子家。书中介绍英子和宋妈一起出去找寻被卖掉的女儿,英子的童真与宋妈的沧桑不禁让人动容。《爸爸的花儿落了》,讲述爸爸生病去世,恰好是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天,英子作为代表上台,台下却没有爸爸的.身影,毕业典礼结束后她飞奔回家,看到弟弟妹妹坐在地上玩沙子,意识到自己真的不再是小孩子了,爸爸病危的消息传来,英子收好毕业证,去往医院……
故事发生的时代,正是中国风云变幻的时候,五四运动的余波还在继续,军阀混战,北京政坛动荡不安,但是林海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仅仅关注了城南中一条小巷中的故事,这是她童年的故事,大人的世界不需要我们关心。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2好词:
飞舞、篦子、干秃、张望、迷糊、愣愣、薄薄、棱棱角角、来来往往、吱吱扭扭、稀里糊涂、连跑带跳、裹包裹包、擦来擦去、拾掇拾掇、整整齐齐、自言自语、搬这搬那、连晃带洒、又亮又湿、一扭一扭、哼哼唧唧、没大没小、结结巴巴、匆匆忙忙、神色不安、又湿又长、咕囊咕囊、没亲没故、真真假假、愁眉不展、昏昏沉沉、和和气气、糊里糊涂、抽抽噎噎、来来往往、颠三倒四、哈哈大笑、噼噼啪啪、骨碌骨碌、恍恍惚惚、轻手轻脚、毫不客气、乱七八糟、散散落落、漫不经心、痛痛快快、事非得已、老老实实、慌慌张张、满不在乎、神出鬼没、正正经经、有说有笑、吱吱喳喳、一来二去、笨嘴拙舌、云烟缭绕、喷云吐雾、轻轻软软、瞎三话四、毫无目的、东张西望、无所不好、自言自语、毫不迟疑、瘦瘦高高、晃晃荡荡、出乎意料、偷偷摸摸、醉言醉语
好句:
1、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2、其实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
3、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
4、她摘下来了几朵指甲草上的红花,放在一个小瓷碟里,我们就到房门口儿台阶上坐下来。
5、我捡起一根树枝子在地上画,看见一只油鸡在捉虫吃,忽然想起在惠安馆的那瓶吊死鬼忘记带回来。
6、但他不是在游艺会上的样子,昨天他端端正正坐在礼堂里,腰板是直的,腰子是挺的。
7、我看我爸瘦瘦高高的,穿着白纺绸裤褂的身子,晃晃荡荡的,显得格外寂寞。
8、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鞭子在空中一抡,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9、——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10、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故事大意:
这本书是林海音回忆在北平时的童年故事。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这里面写了妞儿、秀贞、宋妈、兰姨娘、黄板牙儿、德先叔等人物和英子(即作者本人)之间的故事。一共有五大章,第一章是描写秀贞、妞儿和作者之间发生的事情。比如“疯子”秀贞和妞儿都告诉英子自己的秘密,英子断定妞儿就是秀贞想念想疯了的亲生女儿,便拼命帮他们见面。第二章是英子上一年级时和常躲在草丛里的那个人的故事。这个收破烂的大叔为了供应弟弟上学,当小偷偷东西,却和英子交上知心朋友。在第三章里,兰姨娘和德先叔在英子的帮助下成了幸福的一对儿,虽然英子爸爸很失落,但英子妈很高兴。四五章分别是写奶娘宋妈回老家和爸爸的离去。这本书里全是英子的童年故事。
我的感受:
作者的童年丰富多彩,正如我的向往。作者在童年里经历过许多事情,比如和妞儿喂小油鸡、踢球、玩耍等等。英子是作者小时的乳名。英子的知心朋友很多,有学唱戏的小伙伴妞儿、被人们称作“疯子”的秀贞,她们在一起聊天、玩耍,很快乐,就像我和我的朋友一样幸福。可是在每章结尾时,英子的朋友都渐渐地离开她,她也十分难过。在后来的日子里,英又遇到了许多伤心事,包括失去宋妈、失去爸爸。我为英子感到悲伤,也很佩服她,因为她坚强勇敢,聪明机智,心里能藏下许多秘密。我喜欢这本书——《城南旧事》,以后我还要再读一遍。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3前几天我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林海音,她曾在北京长大后就读厂甸小学,北京专科学校,毕业后任《国读日报》编辑。还在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开始了散文。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系列创作,一步步的成功,与她经历从事的工作密密相联,为后来的成就铺垫了良好基础。
惠安馆有一个叫秀贞的女人,人们都把她看成疯子,平时都躲着她。可只有善良的英子不这么想,还非常同情她。知道秀贞的经历后,可怜这个失去女儿小桂子的女人。从家里拿出金镯子,冒雨给她们送过去镯子,帮助原名小桂子的妞儿和秀贞相认。英子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有一颗真诚待人的心。在六岁这个年龄,有时会孤独。这些细节上让人心生感动,同样也很难得。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一章节,看了还是让人有些想法。尽管父母有时会严格要求,小时的英子不明白。以前会惹父母生气,会不喜欢父母的做法。随着年龄段增长,英子逐渐懂事起来,会理解父母的`辛苦不容易了。在父亲生病到过世期间,英子强烈体会到长女肩上的责任,以一个小大人的状态,去要求自己。在六年级小学毕业典礼上,她勇敢的克服了紧张情绪,非常认真地完成了典礼上的活动,得到老师。家长的好评!从父母身上,她学会了什么叫责任和坚强。从亲朋好友身上,她从悲伤中走出来。父亲的言行,是英子的榜样!
后来的英子学有所成,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和工作,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段特殊的童年记忆,是英子的宝贵经历,有悲伤。有幸福。有坚强,也有孤独,更多是感情真挚,给读者很多感动和灵感。 ……此处隐藏8730个字……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这一首让人回忆离别的歌谣在《城南旧事》中浮现。
《城南旧事》读了后,感觉到有一种现实世界所缺少的东西——真善美。书的作者叫林海音。海音婆婆小时的趣事,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令人陌生但并不久远的年代。这本书不但道尽了小孩子间纯真的友谊,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穷苦,没钱的无奈,人与人之间各种离奇的琐事,还有封建制度的黑暗。
书中的“惠安馆”,说的是小英子和秀贞及妞儿之间的故事,让人感动。小孩子的勇敢,小孩子的机智,让人回味无穷,同时又反思自我。
海英婆婆的文章,还有那些蕴藏在书里面的经典图画,而那图画是一种典雅美的线条勾勒出来的黑白画。那种充满哲理的色彩,尽管只有两种颜色,却也体现了善恶美丑,酸甜苦辣,让人进入一种能从客观和当局者的角度来体会其中的精妙绝伦之美。图画和文字的交织,眼前看到的是像电影般活灵活先现的画面。英子,一个奇特腼腆而且善良守则的人物性格被刻画出来了。
英子和妞儿的情分十分深,只不过遭到了棒打,那就是妞儿的不幸遭遇所带来的影响。后来母女重逢,造化弄人。秀贞,这个妙龄清纯的良家姑娘,也许是因为“错爱”落到了如此下场。故曰:一失足成千古恨。
英子的情感十分突出,她帮助妞儿母女重逢,还把妈妈的手镯给他们做盘缠,让他们逃离苦海。英子的品格,纯真可爱,没有杂糅的东西,叫我感动。
《城南旧事》绝不仅是一本回忆录,它是名篇佳作,以它独特的特点,洗涤人的自私心,让人受到教育。我读林海音婆婆的书,的确让人感受它的'优美典雅,沉醉其中。
这本神奇的书,像一位绘画大师,缔造出了真实的人性世界,善恶、冷暖为我呈现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演出。合上此书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打入“冷宫”。《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惠安馆”、“骆驼队”、“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都饱含着朴素的气息,感人肺腑。但似乎这些故事的主角最终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
这本神奇的书,像一位绘画大师,缔造出了真实的人性世界,善恶、冷暖为我呈现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演出。合上此书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4“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还停在上面……”每当听到罗大佑的这首歌,我就会回忆起我那快乐的童年,也会想起我读过的一本书《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书中写了在二十年代末的旧中国,小女孩英子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北京。北京的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惠安门前的疯子“秀贞”;身上全是鞭痕的好朋友妞儿;出没在草丛,有着一副老实样儿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妈宋妈……英子都为此着迷。
小英子的童年让我着迷,让我浮想联翩,常常想着想着就过去了半天。童年啊,多姿多彩!我的童年也不例外。
记得那是一年暑假里,一天我做美术作业时需要用到粘性特别好的胶水,就问奶奶要。奶奶一边拿出一个小塑料瓶,一边说:“这个胶水效果很好的,你用的时候必须得特别注意,碰到手指上,能把手指都粘住,到时候会分不开的。”嘿嘿,哄谁呢?我心里暗暗发笑,奶奶真是把我当小孩看了。“知道了!”我边应着奶奶,边接过了奶奶递过来的胶水。
“502”,胶水的瓶子上写着这几个数字,嘿!这名字挺有创意的。“粘性好,速干”真的吗?这粘性到底会有多好呢?我感到很好奇。做好了美术作业,我忍不住挤出一滴胶水滴到大拇指上,然后用食指去揉。不好,瞬间有种被粘住的感觉。我努力把两根手指往两边使劲分开,可是不管我如何努力,还是无法分开两根手指。怎么办?我开始着急了,后悔没听奶奶的话。妈呀!两个手指上的皮会不会被扯下来呀?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奶奶,不好了!”我哭着大声喊。“怎么啦?怎么啦?”奶奶着急地从厨房冲出来。“我手指头被胶水粘住了!”我向奶奶投去了求救的眼神。“让你小心点,偏不听。”奶奶看到我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别急,别急!我去拿点热水,你手放里面泡一下就会好啦!”“真的行管用吗?”我望着奶奶端过来的一盘热水,半信半疑。不管了,试试看再说,我把手伸进有点烫的水中。咦,真神,没一会儿,胶水融开了,我的双指终于得救了。那一刻,整个人感到特别的轻松。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的手指还没有分开。于是,回家作业我不能写了;去舞蹈班上课,老师看了看我的手,直接跟我说,你还是去学孔雀舞算了;到电子琴老师那儿,老师让我练练手,可是我的'手无法弹出标准的音符,完了!完了!我马上就要考级了,这可如何是好呀?“哇!”我嚎啕大哭起来,一下子梦醒了,我赶紧看了看自己的手,还好,还好,虚惊一场……
读着《城南旧事》,又想起了那些像“502”一样的日子。哦,多么快乐!可是,快乐的日子却像小河里的流水,一去不复返了,短暂的童年就在这一天天里悄悄溜走。哦,我的童年,我要把你好好地珍藏起来,藏在记忆的最深处。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5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
赏析:
这一段描写到了林海音对老师的师生情,又写了作者对未来既憧憬又害怕的矛盾心理。从“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这里,感受到了作者和同学们对学校的`留恋和对老师的牵挂。又从“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这句话,体会出了作者内心对老师的太多的爱意和太多的感激,希望老师一直教育她,更希望自己永远是老师的学生。这段话没有华丽的词语和长篇大论,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朴素的语言描写出的最深情的、最感人的告别。
——20xx.10.31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