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

时间:2024-06-07 18:14:33
安塞腰鼓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安塞腰鼓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塞腰鼓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整体感悟,发表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助学

2、诵读导学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二、研习课文

(一)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2、引导学生划分结构层次。

3、划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二)讲读,重点突破。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①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

②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请同学朗读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③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⑤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3、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又运用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快读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安塞腰鼓的感受。(解决课后练习三)

三、布置作业

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附板书设计:

(静)安静的腰鼓

(动)火爆的腰鼓→

(静)寂静的腰鼓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写实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写意

安塞腰鼓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二、课型设计:品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落实字词,会读会写。 2、上网了解作者和安塞腰鼓的情况。

四、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成都的现代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2、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五、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一)知内容。

1、放录像。

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谈观感。

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它是人、鼓合 ……此处隐藏9193个字……安塞腰鼓教案 篇7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二、熟悉课文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三、放教学录像

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四、理解课文主旨

1、要求学生离开课文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观感:

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⑴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⑵ 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⑶ 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2、结合这些感受再来琢磨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内涵:

品味并说明下列语句的意义:

⑴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明确:也许很多人认为。黄土地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上地的贫瘠折磨得丧失了生气。

⑵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江南的流水已经蚀消厂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⑶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

明确: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⑷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明确: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

⑸ 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参考: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五、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请同学归纳写作特点,提示:

从句式、修辞和节奏角度思考。

参考:

1、铿锵的短句;

2、激昂的排比;

3、疾猛的节奏。

安塞腰鼓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发现句式以及用词上的特点。

2.初步懂得民间艺术形式与其地方特点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方式:

朗读、默读、圈划、讨论、看短片等。

课文说明:

《安塞腰鼓》以充满激情的笔墨向人们描写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浓厚生命 意韵的安塞腰鼓队的演奏唱面,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安塞腰鼓,既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又是人类生命力量的 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还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观看短片,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安塞腰鼓的气 势。

许多人都从电视媒体上看到过安塞腰鼓表演,上课伊始,放映不到两分钟的录像。在 具体情景中感受腰鼓队那奔放的舞姿,激越的声音,磅礴的气势,明快的节奏,汇成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交流:安塞腰鼓有什么特点?

二、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 气势。

朗读课文,用一两个词语分别概括自己的感受。

交流: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三、研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探究本文语言特 点。

小组探究,然后班级交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探究本文语 言的特点。

1.本文感叹句很多,有15个自然段是用感叹句结尾的。

2.文章多用短句来表现安塞腰鼓的特点。如 “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打腰鼓的人与腰鼓的浑然一体,他们都是沸腾着生命的;“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3.本文多次运用比喻的手法,例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 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组句子从多个角度描写腰鼓、打腰鼓的人。这些喻体总的 形象特征表现为有活力、有激情、有强烈的节奏等。

4.本文大量运用排比,不仅有排比句,还有排比段,有的交错出现, 有的一连许多句。再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这一段,依次描摹了腰鼓队的舞姿、雨点般的鼓点,翻飞的装饰物——流苏,跃动的脚步,飞扬的眼神。这几幅 画面犹如一组快速闪动的电影镜头,眼花缭乱,心魄颤动,让人来不及细细观看品味,只有被动地感受,被它强烈震慑,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

5.连续运用几组反义词,产生对比鲜明的效果。如:“这腰鼓,使冰 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闲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三组反义词鲜明地突出了腰鼓给这里带来的热情与活力。

四、探究决定语言表达的关键原因。

1.理解文章中腰鼓与黄土高原的关系。

2.初步懂得文章的语言表达风格等是为作者的需要服务的。

苍凉悠远的西北、厚重的黄土高原是孕育出安塞腰鼓的地理文化环境。西北汉子性格 刚烈质朴,处事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西北人的这种生活态度是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人的因素;在此时此地,人和鼓一体,艺术和生命同在。

作者选择这样节奏鲜明强烈、意象雄浑等的表达形式正是为了表现安塞腰鼓的豪迈、 奔放、激烈,西北汉子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以及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五、拓展深化:

主题探究学习,围绕一 种民间艺术,收集整理相关材料,进行适当调查或访谈,撰写知识卡片或者小报告。

这一环节可以看学生的情况确定研究小组成员人数与搭配,以及作业的篇幅、完成时 间等。

《安塞腰鼓教案范文汇总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