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

时间:2024-06-13 05:06:40
《三峡》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峡》说课稿1

一、教材处理: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冊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与前面两篇写草原美、小城美的课文共同构成了一组美景图。从选编教材的意图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积累好词佳句;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情感目标:爱三峡,爱家乡,使学生的心灵建构爱美情操。全文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内学习(一课时),课后延伸。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并强调阅读的独立性、探究性,要求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提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强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景资源,网络中非常丰富的,加之我们学校五年级已开设信息技术课近三年,学生已具备利用电脑、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与交流,制作图文稿和演示文稿等技能,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让学生在网络媒体所带来的美景、美文、美图、美乐的情境下进行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

三、媒体设计: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于学生学习为宗旨,设计《三峡之秋》课程资源网页,包括课文朗读、影像欣赏、美文窗、品美阁、音乐台、交流室、三峡游七个部份,供师生在学习进程中选择使用。

四、教学流程:

本文的学习,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1、课前阅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与教师及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为了让学生课堂学习课文时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基调,我让学生于课前在家中作了两方面的预习:一是对我们学习的资源主体——课文文本进行预读,对文本所描写的美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二是利用收索引擎在网络上围绕学习主体收集学习资源。以“长江三峡”、“三峡之秋”、“三峡文艺”为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从中筛选出与三峡美景有关的网页,记下站点或下载网页,为参与课堂学习作好准备,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基调。

2、影像阅读,情景之中初识美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的“情景”。创设学习环境中优美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对这篇课文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进行文本阅读之前,点击学习网页中的“课文朗读”,大屏幕播放三峡风光视频片段,学生边看边听文章的配乐朗读。学生在优美的风景,美妙的乐曲,动情的朗读之中初尝美的感受。

3、自主阅读,文本之中探寻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协作探究之前,应让学生充分自主地阅读课文,以行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于书上或屏幕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三峡之秋》,记下自己对秋天三峡一天之中早晨、中午、下午、晚上景色的不同感受,勾出重点词语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

4、协作阅读,细品三峡秋之美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的“协作”,同时也强调协作过程中的“会话”。新课程标准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让学生充分品尝方纪笔下的三峡美景,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点击学习网页中的“品美阁”,弹出答题框:

《三峡之秋》

时间 感受到的景色特点

早晨

中午

下午

①各小组品读讨论后,提出本组的感受,利用讨论区发表本组的看法和依据。所有的小组和教师同时于“发言台”发言,品评三峡秋之美。

②输入本组认为正确的三峡美景的不同特点,确定后提交教师。

③教师根据学习小组提交的答题卡分别及时送以小礼物。并利用大屏幕进行小组点评,相机抽该组学生美读以细品其景色之独特美。

5、拓展阅读,畅游三峡欣赏美

教材只是为达成目标的一个资源例子,要建构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如果仅停留在这个例子上,目标就难以达成。为此,我让学生进行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基于internet开放环境下的拓展阅读。

①根据课前阅读时筛选的信息,学生打开相应站点浏览网页,也可以打开学习网页上“网游三峡”中教师推荐的站点浏览,从中下载自己感受较深的,与三峡美景有关的美图、美文,从中全方位感受三峡景观之美。也可以浏览学习网页上“图文窗”中的三峡风光图片及文章。

②小组合作,从自己下载的图文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内容和学习网页上提供的背景音乐,利用Powerpoint制作三峡美景演示文稿;或根据自己选取的描写三峡美景的散文、诗歌,利用绘图软件配上优美的图画制作成图文阅读卡;并在演示文稿的一页或图文阅读卡的适当位置写上本小组学习结语。

③教师选择有特色的作品在大屏幕上展示,让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并结合本组的学习制作的情况进行学习小结。

6、课后延伸,亲近自然赞家乡美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应打破课时与教材的束缚,将学习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秋游,利用本地自然风光资源,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去赞叹家乡的美。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感受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对家乡——三峡库区的一个移民县城的美进行个性化品味,以促使其审美情趣的“意义建构”。在课后的一个周末,我组织学生去秋游家乡老城的名山及双桂山森林公园,并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及爱好,带上画板、相机、DV机等,去大自然观察家乡美的特点,带回家乡独特的美。同时布置学生回家后以美文、图画、相片、DV等形式作业,并将自己的作业以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师,同时在校园网的BBS上或三峡艺苑的BBS上发贴赞美我们的家乡,以最终达成学习本篇课文所期待的爱三峡,爱家乡的审美情趣的建构。

五、教学总结:

《三峡之秋》一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材为中心整合课程资源,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意义建构目标。其资源整合及信息流程如下:

《三峡》说课稿2

一、《三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第一课。《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此处隐藏24780个字……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在字词的解释,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借助一些课外的辅助书来帮助理解课文。

三、教学设想

1、品读课文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品味文中写景的优美句子。

2、教学手段:

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我将运用音乐、图片等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法、学法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为此,我将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阅读学习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而获得文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阅读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朗读、默读、精读等等。

2、质疑释疑法:师生通过共同质疑释疑,探索和解决问题。

3、问题讨论法:多角度,多思路,寻求多答案,培养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熟读课文内容,掌握文章大意。

本节课我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理解、品味文中的优美的意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通过两个关于长江三峡知识的问题,将课文内容与三峡风光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然导入新课,并让学生了解到三峡的相关知识。

(导入设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团团锦簇之中,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迷人的风采。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画面,然后回答问题。

(二)简介作者。(1分钟)

(三)初步感知,掌握课文字词读音。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重点的字词。(2分钟)

(四)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语意停顿。(2)配乐朗读,先老师范读,然后学生分组朗读。(5分钟)

(五)解释加点的重点的词语,然后逐段边看图片边对照课文翻译,把握重点的句子,体会《三峡》不同季节的优美的自然风光。(12分钟)

(六)赏析课文,理清结构,并归纳板书。(12分钟)

(七)课外延伸。(5分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这篇文言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就是一个例子。因此,我要求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写法,依照课文写一篇关于三峡自然风光的散文。旨在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延伸,将读、写能力训练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小结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按总分结构,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河山的深厚感情。

(九)布置作业(1分钟)

(1)背诵课文。

(2)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那么依据课文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关于《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六、说课小结

整课教学突出特点是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渲染气氛,通过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音乐糅合在一起,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美的意境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沉闷的气氛,较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联想、理解、分析、创新、口头和书面表达等能力,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正如孔子先生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峡》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峡》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